3月22日,記者在吳忠市政府大樓開水房里看到一張醒目的告示:每日開水供應時間表。這個細節提醒所有工作人員,須有節水意識。吳忠市在落實“四水四定”工作中,守牢底線,千方百計把該省的水省下來,全力保障民生和發展所需。
吳忠市人均當地水資源量僅有76立方米,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3.62%,屬于嚴重缺水城市。如何以水定城、以水定人,著力優化城市發展布局?節水先行,護水力行——吳忠這樣作答。
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,吳忠市利通區、青銅峽市、鹽池縣創建為縣域節水型社會,節水型公共機構覆蓋率達82%。對車站、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公共建筑用水設施節水改造,限期淘汰不符合水效標準要求的用水器具,確保毛細血管不跑冒滴漏;吳忠市區已建成5個人工濕地,每天吐新納故,源源不斷地將再生水輸回公園和河湖,城區重要水系清寧河得益于此,在再生水滋養下,不僅已成為吳忠市的生態“幸福河”,還因此每年節省黃河用水1200萬立方米。2023年,自治區分配吳忠市取水總量17.322億立方米,吳忠市實際取水總量16.848億立方米。與此同時,吳忠市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超過50%,2023年全市非常規水利用量達到0.62億立方米,大幅優于自治區管控指標。
想方設法節約水資源,如何把水用到最急處,吳忠市更是精算細摳,堅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產,不斷調優產業發展結構。
農業用水緊張,怎么辦?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,嚴控高耗水種植面積,全市低耗水農作物種植面積占比達80%,農業取水總量牢牢控制在自治區控制指標之內;工業作為耗水大戶,怎樣利用更科學高效?吳忠市推動工業節水改造找到路徑,通過嚴控高耗能、高污染行業產能規模,淘汰水泥等落后產能12.3萬噸,2023年全市萬元GDP用水量197立方米/萬元,較2020年度下降32%,提前完成自治區“十四五”管控指標。(記者 鐵志平)